查看原文
其他

气象数据有多重要?超出你想象!

顾雨薇 人民数据
2024-09-16









今年以来,国家安全机关会同气象、保密等部门在全国范围内依法开展涉外气象探测专项治理,调查境外气象设备代理商10余家,检查涉外气象站点3000余个,发现数百个非法涉外气象探测站点实时向境外传输气象数据,广泛分布在全国20多个省份,对我国家安全造成风险隐患。


气象数据蕴含着巨大价值。它不仅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还对国家安全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如何正确利用气象数据,既发挥其民生价值,又保障国家安全,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什么是气象数据?



气象数据是指在气象领域中,围绕智能预报和智慧服务,从气象数据采集、加工处理、预报预测、共享服务、存储归档等气象业务和科研工作各个环节所产生的各类数据总和,以及相关技术和应用的总称。气象数据总体可以分为实况数据和模式数据两类。实况数据是不同观测设备采集的“一般过去时数据”,可以反映出地球外围大气圈的运动变化。因为大气的运动是全球性的,仅仅依靠本国的实况数据无法做出准确的天气预报,所以世界气象组织(WMO)规定各国之间必须无偿提供气象观测资料。


“模式数据”则是预测未来的“一般将来时数据”,由高性能计算机根据当前天气实况数据(包括地面、高空、卫星等)通过物理方程计算得出。和实况数据不同的是,具备模式系统的国家通常没有义务向其他国家无偿提供本国的模式数据,或者最多无偿提供经过抽稀处理的粗力度模式数据。


气象数据在人们的印象中,是提示阴晴冷暖的天气预报,是防灾减灾的第一道防线。在召开大型会议和国际赛事期间,气象数据扮演着重要角色。比如,为了确保亚运会的顺利进行,国家气象中心建立了“中央气象台-杭州亚运会保障平台”,为亚运会提供1公里分辨率、逐10分钟快速更新的“分钟级”预报,有力支撑降水、高温、强对流、台风等高影响天气预报和服务工作。

此外,利用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气象数据还可以服务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比如,福建省气象局向种植户推送实时监测信息和棚内气象预报产品,可增加经济效益;天津市气象局实时采集两万个监测点积水实况数据,实现基于用户定位和用户请求的预警信息靶向推送;北京市气象局将模式预报、实况数据与北京地区公众出行规律、车流量、驾驶行为等数据进行融合,支撑智慧交通管理。

气象数据与国家安全密切相关



许多人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疑惑:很多气象数据不都是公开的吗?为什么国家安全工作会与气象数据相关?实际上,本次查处的非法涉外气象探测站点,有的探测项目受境外政府直接资助,部分观测点设立在军事单位、军工企业等敏感场所周边,进行海拔核准和GPS定位;有的布设在我国主要粮食产区,关联分析农作物生长和粮食产量;有的甚至长时间、高频次、多点位实时传输至外国官方气象机构,服务于外国国土安全和气象监测。相关设备体积小、便于安装、不易发现,能自动采集并实时网络传输。


气象数据作为基础数据,包含了日常观测数据、卫星数据、雷达资料等,是信息安全和资源安全的构成元素,与粮食安全、生态安全、气候变化、公共利益密切相关。因此,依法治理涉外气象探测行为对于维护国家安全至关重要。

正确使用气象数据



当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数据的爆炸式增长,气象数据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在促进数据共享、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的同时,也需要关注其可能带来的风险。


在政府层面,2022年,中国气象局、国家安全部、国家保密局联合出台《涉外气象探测和资料管理办法》,明确规定设立涉外气象探测站点实行行政许可,未经许可不得设立涉外气象探测站点;国防及军事设施区域、尚未对外开放地区、重点工程建设区域及其他涉及国家安全的区域不得设立涉外气象探测站点;违反相关规定的,依法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给予警告或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在个人层面,需要加强国家安全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气象数据的重要性以及非法使用可能带来的风险。任何公民和组织在开展气象探测活动时,应绷紧国家安全之弦,有效保护气象探测数据。如发现非法涉外气象数据探测活动,可通过12339举报受理电话、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举报受理平台向国家安全机关举报,或通过其他方式向气象部门举报。



作者:人民数据研究院研究员 顾雨薇

编辑:谭琳

责编:王晓彤 岳禺宁




喜欢本文,请点这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人民数据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